2008年我国无损检测器材制造业发展趋势

1.中国无损检测器材设备制造业的现况与简单分析  仪器仪表产品目录
    
    《拟在建项目汇编》征订
    
    技术资料被收入《无损检测资讯网》“国产无损检测器材大全”,具有自有网址的73个),这些制造单位的分布涉及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详细名录可见《无损检测资讯网》中的“国产无损检测器材制造单位名录大全”)。
    
    以笔者从事无损检测技术工作20多年的知识与经验,将这些国产无损检测器材设备大致上分为26大类(见表),具体品种型号则超过千种。这些器材种类大体上已经涵盖了目前国内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大部分领域,特别是常规无损检测的设备、器材、附件、耗材等,基本上满足一般的检测需要,并且已经有一些产品(例如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测厚仪、超声试块、射线检测附件耗材等等)能够输出到台湾地区以及国外一些国家。
    
    因篇幅所限,本文仅仅从纯粹技术的角度,在这里简单提及编辑《国产无损检测器材大全》中的一些感受,供无损检测界同仁参考:
    
    *应该说目前绝大部分国产无损检测器材设备是为满足常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特别是五大常规,即:超声检测、磁粉探伤、涡流检测、渗透探伤、X射线照相探伤)的需要,但是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进入WTO后在许多方面都要和社会接轨的情况下,国产无损检测器材的种类在满足更多更新的无损检测要求方面尚有较大的开拓空间,特别是适应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设备,例如混凝土结构领域的无损检测(诸如高速公路的路面质量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分布与腐蚀检测、桩基检测、桥梁构件检测等)、水下无损检测、地下管线的无损检测、泄漏检测、管道内流量的无损检测与监控、用于危险品和毒品等的**检测,以及红外热成像、激光全息、工业CT等等,又例如使用蓄电池工作的轻便型X射线机、便携式的直线加速器类的高能X射线装置、胶接质量检测仪、磁性测厚仪、便携式的激光散斑干涉测量仪……等等;
    
    *现有的国产无损检测设备的功能与性能指标相对于国外同类的仪器尚有较大的提高与扩展的空间,例如超高精度测厚、超高精度的检测分辨率、通用或者互换性好的用于高性能多通道数字式检测仪器的板卡类产品(如超声检测、涡流检测等)、自动识别探头型号的超声检测仪器、带前置放大器的超声探头……等等;
    
    *国外一些新型的检测仪器或辅助器材应该可以考虑引进开发,例如数字式的射线胶片评片仪、直接射线成像板、利用汽车点烟器或者汽车蓄电池的检测仪器工作电源、可从90伏到240伏自动识别交流电源的电源适配器、袖珍渗透检验套件、一次性的塑料基渗透检验试片、袖珍型高辐照度的紫外线灯、磁粉检验介质的校验试块……等等。
    
    2.进入WTO后中国无损检测器材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向
    
    中国目前拥有的从事或相关无损检测技术工作的人员大约有25万人左右,涉及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科研、教学与培训、经销、技术咨询服务、工程服务等的单位则估计约在5000个以上,虽然无损检测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技术领域,但是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应当是具有很大市场潜力的,因此,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外众多无损检测厂商的注意,除了近几年来已经陆续有多家国外公司
    
    新版《中国仪器仪表厂商名录》征集中
    
    进入中国大陆开办中国公司、办事处,设立代理,以及积极参与中国大陆举办的各种无损检测仪器设备展览会等以外,目前还不断有更多的国外厂商正在探索进入中国市场的途径和把进入中国无损检测市场列入了议事日程。
    
    《无损检测资讯网》就已经接到过多家国外公司的电子邮件和电话、传真联系,表明了他们对中国无损检测市场的关注和要求在无损检测资讯网上发布他们产品的中文广告网页或者建立广告链接,还有的甚专程到中国来进行市场调查……等等。
    
    这种形势对于中国的无损检测器材制造业来说,既是大大增加了竞争压力,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是中国无损检测器材制造业借WTO的东风飞跃发展的一个良机:先是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由于在多方面都要逐渐与社会接轨,因此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面会越来越广、应用要求会越来越高,各行各业以及更多的领域需要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特别是需要更多新型种类的无损检测器材,因此对无损检测器材的拓新开发造就了机会,其次是由于国外更多的和新种类的无损检测器材的涌入,也促使我国无损检测器材制造业的更新换代和谋求更新的发展。据笔者所知,目前国内一些厂家已经或正在与国外接触,寻求投资或合作,制造能与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同步的器材设备,也有的厂家本身已经具有较高的制造技术水平,从而已经在实施OEM,以及开拓国外市场……等等。
因此,中国无损检测器材制造业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家注意到了互联网的作用,纷纷建立企业网站或者在相关的网络平台上发布产品广告、进行企业形象与产品的宣传、注意聘用或培养熟悉计算机应用的技术人员、使用电子邮件联系……等等,藉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去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就已经提到过,我们特别应当注意到我国现在已经有大量新一代的无损检测技术人员进入了无损检测界,他们的文化层次较高,大多数人都具有计算机操作的技能,他们的大缺欠是缺乏无损检测技术的实践经验以及知识面较窄,因此“上网”对他们来说,的确是获取信息、对外联系、学习了解无损检测技术的一个非常快捷、方便和重要的渠道,当然也包括了对无损检测器材设备的查询了解,即便是已经进入中老年的无损检测技术人员,出于工作和知识更新的需要,现在也已经有很多人进入了计算机应用和“上网”的阶段。3.对中国无损检测器材制造业发展的一点建议
    
    1).应该高度关注无损检测技术的新发展,加强引进国外技术与新产品众所周知,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发展速度很快的综合工程学科,并且无损检测技术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志,尽管我国的无损检测器材设备品种已经相当广泛地遍及各种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但是必须承认,在它们的品种种类、功能、性能指标等方面与国外的无损检测器材设备仍存在较多甚较大的差距,因此应当高度注重技术信息的搜集,进一步扩大我国无损检测器材设备的品种种类、拓宽应用功能和进一步提高性能指标,以适应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的需求。
    
    事实上,《无损检测资讯网》也经常收到有人提出这样或那样需求的信息,这都涉及到对新型无损检测器材的需求。就笔者翻译编辑《国外无损检测器材介绍》的过程中,就感觉例如:采用冲击波检测、磁致伸缩式的超声检测以及电学法检测的设备,混凝土构件的检测与评价,数字化的直接射线成像,数字化胶片评片(利用扫描器将X射线底片扫描传入电脑进行评片),高精密超声测厚仪(测厚范围可小到钢0.001mm和塑料0.08mm甚0.012mm、检测多层材料并可同时显示各层厚度、分辨率达到0.001mm),非铁材料测厚范围可小到0.001mm的磁性测厚仪,标准化的高性能超声脉冲发生器/接收器板卡及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卡,以及适应各种特殊无损检测需要的仪器……等等,都是值得我国无损检测器材设备制造业考虑的,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能再做进一步的阐述。
    
    因此,对于我国的无损检测器材设备的进一步开发拓新、引进国外技术来提高产品的性能与功能,从而使我国无损检测器材制造业能尽快与保障水平同步,是应当引起高度关注的。这些都应该从高度重视信息入手才能避免“夜郎自大”或“满足现状”之弊,使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和器材设备制造更上一层楼!
    
    2).应该高度重视现代化的宣传手段与信息交流方式
    
    目前在我国无损检测器材制造业中,对于产品的宣传、推广和信息交流等采用多普遍的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的印刷文字广告传媒、展销会和人力推销为主,以推销人员满天飞、到处布点设立分销处或办事处直分公司,联络方式就是电话、传真……等等。诚然,这些传统的方式是必须的、重要的,然而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些传统方式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极其巨大的,导致销售成本较高,不利于降低成本,对增强竞争力是不利的。在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下,作为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手段已经普及并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则是我国无损检测界都应该高度重视的应用手段。
    
    我国的许多无损检测器材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工艺直基础研究成果,其实有不少已经达到或接近保障水平,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宣传与推广,应该是具有高效益的方式,也有利于促使科技成果的商品化。
    
    笔者浏览了很多国外无损检测厂商的网站,发现国外无损检测厂商在建立企业网站方面除了已经非常普及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而且是比较共同的特点,就是突出介绍其产品的技术性能与技术参数(甚包括其产品**性符合***标准之类),这种不靠浮华词句式的广告词,而是让**详尽的技术参数说话的宣传方式也应该值得我国厂商借鉴。
    
    因此,我国的无损检测界应当高度重视互联网对无损检测资讯交流的作用步伐。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认识到互联网对于产品的宣传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厂商在建立或准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时,还应当注意到要有意识地通过互联网把各个无损检测生产厂、经销贸易商、科研教学、技术咨询服务等单位以及终用户有机地连接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资讯交流的作用。
Copyright© 2003-2024  苏州圣光仪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nbs 联 系 人:周先生   联系电话:0512-68050030    传真电话:0512-68050020
移动电话:18901546660    联系地址:苏州高新区狮山路75号
电子邮件:610421391@qq.com     邮    编:215011     网    址: www.ts1718.com
MSN: ts1718@hotmail.com         QQ:610421391
苏ICP备11061787号-2
 

苏公网安备 32050502000403号